房间面积不小,有近30平米。
他整体看了一遍,这里售卖的物件很杂,铜器、瓷器、玉石、一些角骨制品、木制品等都有。
但主要是以玉石类藏品为主。
无论是床上、还是地上以及家具上,都摆放着东西。
跟地摊相比,这里面的物件,卖相好了很多。
不过卖相归卖相,至于真假、能否到代,那就不好说了,有待考证。
这些,懂的都懂。
哪怕不懂,多看看手机上相关的视频,别人的一些评论,也能摸清楚。
当然,古玩行业发展到了这一步,有了科技骗不到人的年代,只要价格过于虚高,你不买就是。
真的假的已经不再重要。
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心里清楚,不论真假,东西终究还是个东西。
它们也只是个东西。
这些,玩到一定的境界都会明悟。
话又说回来,制作物品,就拿一件瓷器来说,它也需要成本、运费,维护等费用。
房子里面的一件瓷器,就算是仿品,如果只卖个百八十块钱其实并不贵。
逛过大超市的人清楚,哪怕一个普通的盘子、碗,好些的也要几十块,那些成套的用具,动不动几百块钱、上千块钱。
但如果想卖好几千、过万,甚至好几万、几十万,那就得慎重考虑。
看见如此多的物品,常顺忽然间觉得他们搬运一次很不容易。
人力、耽误的时间、房租、生活费等,要是不赚点钱,还真不划算。
“老板,生意咋样?”
常顺看着时,听见老周问了一声。
这处房间摆摊的老板,是一名年龄四十岁左右的男人,跟他现在的年龄差不多。
搞收藏的人,八零后或者之前年龄段的人居多,九零后要少一些,零零后就更少了。
目前的状态,六零后、七零后、八零后是主力。
“还行吧!不过跟几年前相比,要差多了!”
老板回了一句。
这话不假,自从各大城市,包括其它一些小城市逐渐兴起了古玩房交会,这种活动越来越多。
最初两年,特别的火爆。
不过最近几年到处举办的太多了,大家也都没有了最初的热情。
加上这两年“口罩”方面的影响,生意断断续续。
“应该很快就会恢复的,相信等“口罩”都摘掉后,古玩生意也会好起来!”
老周又道。
“希望那样吧!你看看有啥喜欢的东西,看中了我们谈价!”
老板跟着说道。
“除了表面放着的这些,你还有单独放着的物品吗?”
老周应该是没有看中表面摆放出来物件。
“有,不过价格不便宜。”
听对方这样说,老板说了一句。
其实内行人都清楚,真正的好货,一般不会轻易的放在肉眼所见的房间里。
“你主要是玩哪方面的藏品?”
老板接着又问。
“银元,银锭,大、小黄鱼,你这里有吗?”
“有一些银元,我拿出来你看看!”
老周这样说,老板开始找了起来。
过了不久,他拿出了一摞筒子银元,把它放到了床上。
这摞筒子的表面还有一些绿色的锈迹。
常顺看了一眼,发现露在面上的是龙,是背面,估计是一枚“光绪元宝”银元。
老周把它们拿到手里,换了一面看,也是龙,不过两个龙却是不一样,这个龙,中间位置有“壹圆”二字,应该是“大清宣三”。
通常情况下,大清宣三的价值,比光绪元宝要大了很多。
它们一共有12枚。
“多少钱?”
仔细看了又看,确定没有问题,老周问价。
“现在的行情,光绪元宝银元普通的也要三四千一枚,稀少的版别,比如说造总,价格两三万,甚至还有更值钱的,价格几十万,几百万。
大清银币宣统三年,基本上都是大几千上万一枚。
这摞筒子,一共有12枚,你如果想要的话,你出个价看看!”
老板笑着道,并没有急着说价。
“你说的价值几十万、几百万的光绪元宝银元,你觉得这摞筒子可能出现吗?就算是再多10摞、百摞类似的筒子,也未必会出现。
你是老板,还是你说个价格听听,价格合适我就买,高了那就算了。”
老周说着把筒子又放到了床上。
“15万,能要吗?”
老板这次倒是很干脆,直接说了一个价格。
“不能要!10万块钱倒是可以赌一把。再高了风险太大。”
“10万那肯定不行,你要的话再加2万,能要就要,不能那就算了。”
老板语气坚决,显然这是低价。
“那就算了,我再去其它房间看看!”
老周说着转身向房间外面走去,不久就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里。
常顺觉得10万买的话也不便宜。
不过这是从贩子手里购买,贩子都是内行人,价格基本上都是“天价”了。
他们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放漏的。
如果去乡下铲地皮,遇到类似的筒子银元,说不定1000块钱一枚都能买到。
当然,这年头乡下的人也不傻,那些头脑灵光的人,也会用手机搜索相关的价格信息。
科技年代,基本上人人都用智能手机。
因为有了科技,信息流通太快,这就让曾经出门铲地皮想捡漏的人,举步维艰,想捡漏变得十分困难。
不少人不但捡不到漏,白跑一趟,甚至亏本的人不在少数。
古玩生意,越来越不好做。
“老板,你这个玉佩多少钱?”
此时房间里面另外一名顾客选了一样玉饰品问价道。
他选的是一个生肖玉佩,看着是一条蛇。
“6000!”
老板看了一眼,说了价格。
“新货还要这么贵吗?”
顾客又道。
看来他也是识货的人。
“新货是新货,但它的料确是好料!你看它多油润!”
“也不算好料、俄料而已。我是专门玩玉、研究玉石的。”
对于老板说的好料,这人直接揭底。
“那你说说能出多少钱?”
“600,能卖我就买下来,照顾你的生意!不行就算了。俄料的产量可是很大的!”
顾客说着准备把玉佩放回摊位。
“你再加点,给800吧!”
“加不了,就600!”
“行吧!你拿去好了!”
一番讨价还价,最终还是600元成交。
顾客手机支付,也没有再看其他物品,拿着购买的物品离开了。
常顺在这里没看中想要购买的稀奇古怪的物件,也离开了房间。
他现在买东西,因为阅历丰富,不是特别、没遇见过的物品,通常都不会下手。
要么不买,要买就买没有见过的。
另外价格也不能太贵,超过一万的不会购买,哪怕他并不缺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