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这样的事是相互的(1 / 1)

接连看完这层楼剩余的几个间房,没啥特别的收获,他又去了上面的楼层。

“老板!你之前帮我装书,装错了一本!”

刚逛完两处房间,常顺在第三处房间翻看着一本老照片时,一名顾客突然走了进来,大声道。

这处客房,面积不是很大,大概20平米左右。

里面售卖的东西,比较杂——金、木、瓷、石、纸等类别,样样齐全。

“装错了一本吗,哪一本?我看看!”

老板也没有急着否定。

如今这年头,和谐社会,争吵、打架斗殴的事情是越来越少。

谁要是先动手,另外一人顺势倒下,相当的麻烦。

别的不说,去了医院检查身体,一套流程下来,怎么的都要好几百块钱。

打架已经很不划算。

再说人人都有手机,你的行为很容易被别人录视频记录下来。

况且这两年“扫黑除恶”,风头正紧,一旦被人匿名举报,说不定就要脱层皮。

老板心里清楚,只是装错了一本书,大不了换过来就行。

顾客直接走上前去,把他手里提着的塑料袋放到床上,把书也都拿了出来。

常顺扫了一眼,都是伟人选集、红宝书。

“就是这本伟人诗词,你弄错了!本来该是选集第3卷的!这不,你那本选集3还放在那边!”

顾客说道,同时他用手把看到的那本选集第3卷拿了过来。

“这本伟人诗词选,版本很早,可比你手里拿着的一整套选集更加值钱!”

另外一名顾客看了看两种旧书,对比了一下,笑着道。

他的意思好像是说——如果是他,拿错了就拿错了,反正不会亏本。

“那不一样,买卖东西,双方还是诚信一些好。虽然你说的有道理,但是我这三本拿回去就是残缺的。

老板,我现在换,你没有意见吧?”

顾客并没有受到那人话语的影响。

“没有!要不是你过来,我都没发现刚才装错书了!”

其实买卖东西,像这样偶尔拿错东西的情况并不少见,特别是众多类似的物件放在一起的时候。

“那行!我先走了,记得以后拿东西细心一点。”

对方说完转身离去。

“你以后也看仔细点!这样的事是相互的。如果先前你发现了,也不会这样!跑一趟多耽误时间!”

老板对着他的背影说了两句。

这个插曲过后,常顺继续看起了手里拿着的老照片。

照片是八九十年代的,有生活照、旅游景点的照片、毕业照以及单位上班的照片等。

里面有几张除夕聚餐,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团聚时的照片很有特色。

这种特色是地点相同,人相同,只是人却看上去又不同。

它们一共有7张,跨越了10多个年头。

从照片上的人来看,主要是人的变化大。

五六岁的孩童,长成了青年。

青年变成了中年,中年人头发花白。

除夕家人的相聚,年年岁岁地方相同,岁岁年年人却不同。

或许这就是人生的过程。

看着这些照片,常顺一时间不由得感慨。

想当初自己也是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,现在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称呼自己为叔!

再过几年,儿子结了婚,自己也是爷爷辈分的人了。

摇了摇头,不再多想。

这本照片,要是价格合适,他打算买下来。

普通的照片其实很便宜,一本也就十块或者二三十块钱。

这些年,特别是在拆迁区开展业务那段时间,他自己购买过不少。

有价值的、值钱的照片,常顺也买到过,同时也售卖过、捐赠过、跟别人以物易物换过东西。

目前,他手里所拥有的照片,不低于20万张。

空闲也会翻一会儿,看看人生百态,感悟不同人生。

“老板!你这对鸳鸯多少钱?”

房间里面一名新进来的顾客看了会摆放着的物品,问价道。

听他问价,常顺看了一眼那对鸳鸯。

鸳鸯的材质是青花瓷,它们并非单个烧制,而是并排连在一起、整体烧制。

鸳鸯不大,长度只有10公分左右,宽度也只有五六公分。

它们看着虽然很小,但却很精致。

“2000,清朝时期的老物件!”

老板看了那边一眼,对着顾客说了一句。

“清朝吗?我看到不了,最多也就民国时期,2000太贵了,200还差不多!”

“200?你要是有我这种一模一样的,我1000购买!”

老板听了对方所说的价格,怼了回去。

“我网上搜一下看看!”

说罢,顾客拿出了手机。

“怎样,有我这样的吗?”

过了大概5分钟,老板问他。

“有是有,就是都比你这要大一些,它们也不是连体的,但价格便宜,只要几十块钱。”

顾客回道。

“东西不一样,你看见的要么是现代工艺,要么没有我这精致。

再说好东西不在乎大小,不是说大就更加值钱。”

“那你说个最低价,我看看能不能要?”

看得出来,其实这名顾客很喜欢这对瓷鸳鸯。

“最低1500,低了这价格,我概不出售!”

“1500还是太贵了,算了,我看看其它的东西。”

顾客摇了摇头,不打算购买。

“人家出门买东西,随便买几块银元不是要花好几千块钱!一个稍微好点的铜钱,也要一两千。我这个绝对不贵!你要有点格局!”

老板又说。

“行吧!那就先做价1500,我再看看你这边其它的东西!”

顾客再次考虑了片刻,暂时同意了这个价格。

这对瓷鸳鸯,要是前几年,瓷器收藏热度最高的时候,估计3000恐怕都有人购买。

只是最近两年网上开店的人越来越多,多如牛毛,开店的人多了,竞争压力大,所以同类型的商品,都降了不少的价格。

就算是拍卖行,面临着网络的竞争压力,很多拍品也不得不降价,甚至逐年倒闭关门的都有。

从客观原因来说,主要还是人越来越清醒,真正花了高价购买回去的东西,等到急用钱时,抵押给银行,人家根本就不要。

想忽悠人入局、接盘,已经不再像曾经那样容易。

再往后,就像某段时间的数字藏品或者股票一样,抛货的人越来越多,接盘的人却是越来越少。

年轻人,已经没多少人玩古玩。

说到本质,大家都是贩子、是商人。

哪怕年轻人玩,肯定也是为了赚钱。

明明知道赚不到钱、还会浪费时间亏钱,谁玩?

相对于二十年前古玩行情的上升期,涨到了一定的高度,下跌是必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