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(连载四百八十七)(1 / 1)

玉米酒里的抉择

早晨六点半,天刚亮不久,林小华就轻手轻脚地从床上爬起来。他看了眼还在熟睡的妻子陈雪儿,小心翼翼地拉上卧室门,走到阳台上点燃了一支烟。今天是母亲六十大寿,他得把一切都安排妥当。

“怎么起这么早?”陈雪儿揉着眼睛推开门,头发乱蓬蓬的。

“睡不着了。”林小华掐灭烟头,“今天得准备四桌菜,咱们得早点去市场。”

陈雪儿点点头,转身去洗漱。林小华望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色,想起母亲这些年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妹拉扯大的情景。作为唯一的儿子,他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。

七点整,两人开着那辆面包车出发了。清晨的街道上行人稀少,面包车“突突”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。

“牛肉、羊肉、草鱼、猪肘……”陈雪儿掰着手指头数着要买的食材,“对了,妈最爱吃沙棒子鱼,得多买些。”

林小华专注地开着车,不时点头。他的侧脸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坚毅,浓眉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,只是眼角已经有了几道细纹。

农贸市场已经热闹起来。两人熟门熟路地穿梭在各个摊位间,陈雪儿熟练地挑选着食材,不时和熟悉的摊主寒暄几句。

“这西红柿多少钱?”陈雪儿拿起一个红彤彤的西红柿问道。

“三块五一斤,给你算三块!”摊主爽快地说。

林小华站在一旁,看着妻子讨价还价的样子,他突然想起什么,拍了拍额头:“酒!我们还没买酒呢!”

“哎呀,差点忘了。”陈雪儿懊恼地说,“你先去烟酒店看看,我把剩下的菜买完就去找你。”

镇上新开的烟酒店装修得颇为气派,玻璃柜台里摆满了各种名酒。林小华刚走到门口,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:“小华?”

“五叔!”林小华惊喜地转身,看见五叔陈新军正从街道上走出来,手里还拿着一个陶瓷酒坛。

陈新军身材魁梧,黝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。他拍了拍林小华的肩膀:“来给你妈买生日酒?”

“是啊,今天家里要来不少人。”林小华点点头。

“巧了,我刚酿了一批玉米酒,比上次的更好。”陈新军神秘地眨眨眼,“尝一口?”

他倒了一小杯递给林小华。酒液清澈,入口绵甜,后劲却足。林小华眼睛一亮:“好酒!这味道绝对不输三百块的瓶装酒。”

“那是!”陈新军得意地说,“我这次改良了配方,发酵时间也延长了。”他突然板起脸,“不过今天这酒不要钱,算我送给你妈的寿礼。”

林小华连忙摆手:“这怎么行,二十斤酒呢!”

“怎么不行?”陈新军瞪着眼睛,“你妈是我亲嫂子,六十大寿我这个做弟弟的送点酒怎么了?”他不由分说地把两个十斤装的酒坛塞进林小华怀里,“拿着!”

林小华知道五叔的脾气,只好感激地收下。这时陈雪儿也找了过来,见状连忙道谢。

回到家时,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。五婶王远菊和六婶王萍正在摘菜,二婶黄晓燕和小婶仁晓慧在厨房里忙活。母亲吴秀兰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,被一群孙辈围着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“妈,您怎么不歇着?”林小华放下酒坛,走过去握住母亲粗糙的手。

“歇什么歇,我又不是七老八十了。”吴秀兰笑着拍了拍儿子的手,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。她虽然已经六十,但精神矍铄,一头短发中夹杂着些许银丝,显得干练而慈祥。

这时,门外传来汽车喇叭声。林小华的妹妹林小珊和刘晓峰夫妇到了,紧接着是林小丽和张建祥的车。

“姐!”林小华迎上去,看到挺着大肚子的林小丽,不禁皱眉,“都快生了还跑来跑去。”

林小丽笑着摸了摸肚子:“再有一个月呢,妈的生日我能不来吗?”

六婶王萍走过来,关切地问:“预产期什么时候?医院联系好了吗?”

“下个月十五号,都安排好了。”林小丽笑着回答。

厨房里,陈雪儿正指挥着几个婶婶准备午饭。她系着围裙,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,但手上的动作丝毫不停。中午简单吃了饺子后,真正的忙碌才刚开始。

下午三点,院子里已经摆好了四张圆桌。林小华和父亲林建军正在摆放一次性碗筷。厨房里飘出阵阵香气,炸鱼的“滋滋”声、炒菜的“哗啦”声、高压锅的“嗤嗤”声交织在一起。

“爸,您说今天会来多少人?”林小华一边摆筷子一边问。

林建军擦了擦额头的汗:“你妈那边的亲戚就不少,加上咱们这边的,四桌应该差不多了。”他顿了顿,“对了,你舅舅们来不来?”

林小华摇摇头:“大舅二舅和小舅都在外地做生意,好几年没回来了,估计……”

话音未落,门外传来汽车引擎声。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了门口,三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走了下来。

“那是……大舅?”林小华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