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原城内,帅府衙门正堂
一众人闻听金人再一次南下的消息,均为之一振,尤其是雁门关丢了的消息,更是让众人心中的本来已经绷紧了的弦提了起来!
众人闻听军情,纷纷看向贺烽,等待着军令
贺烽再次将自己的视线转向帅案上的舆图,仔细端瞧
若是那金人已经从北线的雁门关打了过来,那估计东线各部也离着受到攻击不远了
“城内的武备,你说能武装多少兵力?”
贺烽看向李德忠
“十万有余!……”
“可是……”
李德忠听到贺烽的询问,自然能猜到贺烽的想法,
敌人来攻,防御各地迫切需要更多的兵力来支撑,可临时征募的新兵,哪有什么战斗力,上了战场与送死无异!
可李德忠的担忧,说到一半硬是憋了回去,现在不是他和贺烽两个人,正堂里这么多的将校,当众反驳贺烽的军令,这军心还要不要了
虽然李德忠的话没说出口,但长时间并肩的两人互相之间只是一个眼神都能知道对方心中所想
贺烽完全明白李德忠的担忧,让未经调训之兵上战场,不要说去攻杀敌人,一遇阻力,弄不好还会踩踏自家军阵,盲目扩军未必有更好的表现
贺烽盯着李德忠,心中也陷入了纠结之色
大军回援之前,显然这河东路的守军,是敌不过来犯之敌的,若不是掌握了河东路的内情,那金人也不敢轻易造次
更何况自己在沙盘情报系统中看到的那些红点位置,分明就是河北西路,那里的金兵,是上次金人南下时的东路军
西路军已经在河东路交手十数次,被镇朔军打怕了,
可这东路军还从未交过手,一时间贺烽也判断不出来这支军的成色
贺烽看着舆图上太原及周边的地形,现在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,
要么积极扩军备战,死守太原,好处是太原相对安全,全军在太原固守等待大军回援,此策也相对稳妥,缺点也明显,除了太原,其余各地皆会被金人屠戮
要么,征一支兵,朝着金人的主力主动迎上去!只要双方势均力敌,敌人就不敢随意分兵袭扰各地,整个河东路就相对安全,但此策的风险也相对较高,若是金人放手一搏,不要说这支军保不住,恐怕太原城也保不住……
两个思路各有利弊,互相难以取舍,贺烽皱着眉在舆图前左右踱着步子犯难
新兵即便征募了,也不能战,所以兵力规模无非就是充门面,
金人现在敢如此肆无忌惮的攻伐河东路,想必一定是收到了自己与朝廷禁军开战的消息,想要借着自己大军在外鞭长莫及的机会突袭功成
此时,若能让金人看见自己有十万军对垒,就会认为自己的主力已经回援,定然不敢继续对河东路用兵
……
贺烽坚定了心中所想,对李德忠道:
“先在城内征够十万兵,只调训队列,呼号!从现在起十日内,要能成行伍!能执旌旗!能呼喝出军阵的气势!”
贺烽一双鹰眼死死的盯着李德忠
李德忠脸上满是惊诧,尽管他知道贺烽的目的,但他还是被贺烽的决定震惊到张大了嘴,久久回不过神……
十万人……虽然现在城内的军资粮草是够的,可这动辄十万人的征募,岂是朝夕间可以做到的
扩军十万,辅兵就得多达二十万……
凭空在太原城里扩编出三十万的员额,即便军资够用,粮饷也支撑不了多久,
更何况如今的太原城,满城上下的男丁也不过就几十万人,抛开年幼者,年老者,这个人数征尽了城中百姓壮丁,都不一定能凑够
李德忠面色犯难的看向贺烽,当着众人的面,反驳贺烽的话他说不出口,但要做,也确实做不到
贺烽看出了李德忠的顾虑:
“太原城不够,就到周边征募,不计条件,是带把的就算,征不到,就是抓,也得抓的来!”
“不计代价,十日内,必须有十万兵!”
“领命!”
贺烽眼神中的坚定不容李德忠质疑,李德忠领了命,转身出了正堂
贺烽看着远去的李德忠的背影,再一次陷入面对危局的纠结,
不论哪个方案,征兵是要征的,不论是怎么御敌,若是仅靠目前残留的守军,怎么也挡不住敌人
“大军现在到哪了,还有多久到太原!”
“回将军!估计要二十日后……”
贺烽闻听这个消息一阵头大,大军行进,自然比不上单人单骑这么灵活方便,速度自然也没有自己一路疾驰来的快捷,
但大敌当前,恐怕金人不会给自己那么富裕的时间了,贺烽转脸看向身旁的亲卫:
“传令给京兆府!命李御李锐武带兵来援!”
“传命下辖各府道州县……除西面,北面边镇,余下守军尽数向太原靠拢!”
“之前停役的将士,尽数召回!”
“一句话!不管他是谁,也不管他在哪儿!集结所有可以集结的将士!尽速到太原府集结!”
“领命!”
亲卫领了军命便去传命了,贺烽回头看向舆图
要防守的地方太多了,金人从北面大同南下的这一支,从河北西路西进的这一支……隘口太多,如今不能预判敌人的主攻方向,贺烽根本无法有效的预判主要战场在哪
贺烽看着面前的舆图喃喃自语:
“说是想要毕其功于一役,唯一的办法就是引出敌主力……”
贺烽独自端坐在诸位闭目养神,他心里清楚,那金人的西路军,既然能被自己打的退回到雁门关以北,就说明已经被自己打怕了,
如今还敢卷土重来,要么是知道自己已经和朝廷闹翻了,要么就是有其他的臂助……
……
另一边东京汴梁城
皇帝赵桓在御书房的龙岸前单手扶额做苦思状:
“河东路的事,你怎么看……”
侍立于旁的李邦彦听见皇帝问自己,拱手道:
“河东路的事,是那金人的事,与我朝无关……”
“两国已经和议,和议也已经议定交割三镇,那太原金人自己去跟镇朔军交涉就好……”
“若是金人胜了,我们趁势拿回河东路其他边镇,若是镇朔军胜了,那也是他金人无能,自己没本事拿到太原,与我朝无关啊……”
“现在全天下人都知道,那河东路并不听朝廷号令,他们双方打成什么样都与我大宋无关……”
皇帝赵桓摆摆手打断道:
“朕说的不是这个,那金人若是胜了,你认为他们会止步于太原?一定会继续南下!”
“此事该早做安排,但与此刻金人进兵河东路无干,即便我们保那河东路,他镇朔军也不会感激朝廷……”
皇帝赵桓听得李邦彦的话,愁眉依然不减
现在看,那河东路是暂时已经有了定论,可放长远了看,这金人也好,镇朔军也罢,迟早都是隐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