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1章 城内的人心(1 / 1)

太原城内,帅府衙门正堂

贺烽凝视在自己面前的舆图前,王艮山面色凝重地走进来,压低了声音在贺烽身旁耳语:

“王爷,按您的吩咐,这几日我们严密监视了所有与朝廷有过联系的官员和将领……”

“发现左厢五军军都指挥使副将赵铭,昨夜曾秘会一城外潜入的商人,我们控制了那商人,经查问,他是于岳军中的一名信使,带来了皇城司的口信和……朝廷的密旨抄本……”

贺烽眼中寒光一闪:

“赵铭?他怎么说?”

王艮山面露难色:

“赵将军承认见了信使,但称声只是为了探听虚实,绝无二心,我们……还在他的住处,搜出了这封密旨……”

说着话王艮山从怀里掏出一封绢书,恭恭敬敬的递给贺烽

贺烽将其展开一看,内容与自己看见的那种射上城头的诏书大同小异,但末尾多了几句对赵铭个人的承诺,许以高官厚禄,让他“弃暗投明”……

贺烽是在战火中淬炼出来的性子,习惯了战火中真刀真枪的碰撞,对于这种暗地里勾搭的技俩,有种天然的抵触和不踏实感:

“好啊,好啊……”

对于皇城司的手段风格,虽贺烽早有心理准备,但仍觉得一种冰碴似的冷意往骨头缝里钻,

这种行事毫无章法,只重结果的阴狠,总让人有种如芒在背的不踏实感

“带赵铭来见我!”贺烽的声音里听不出喜怒,却又充满了沉稳的威严!

……

不多时,副将赵铭被王艮山带了进来,他脸色惨白,但依旧强作镇定:

“末将拜见王爷!末将冤枉!末将只是假意与之周旋,想骗取情报,绝无背叛之心!王爷明鉴!……”

还不等贺烽开口问话,赵铭就已经开口辩解求饶

贺烽看着他,久久没说话,帅府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,

赵铭辩解的当口,贺烽再次用脑海中的沙盘情报系统扫视全城上下……

不出意外的,仍是没有一个红点……

贺烽心里知道,这赵铭并没有二心,可这种势头若不遏制,任由其发展,真等到了城内大量军民心怀异心,成了红点时,为时已晚!

“赵铭……”

过了良久,贺烽终于开口,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

“你来咱镇朔军多久了?……”

“回王爷,整……整整半年了,”

赵铭的声音已经开始有些发颤:

“半年,经历大小战阵十数次,从一个大头兵做到军都指挥使副将……”

贺烽手指轻敲着帅案,缓缓道:

“你说你无二心,我姑且信你,但如今局势,容不得半点犹豫和摇摆,朝廷的官位,很诱人,是吗?”

“末将不敢!”

赵铭噗通一声跪下!

“末将深知王爷抗金之志!只是……只是于岳打着朝廷旗号,军中弟兄们……不少人家眷都在南方,他们……怕啊!……”

赵铭这话说出了部分将领的心声,正堂内一阵沉默,

贺烽站起身,走到赵铭面前:

“怕?……我也怕,我怕太原城破,百姓遭殃,我怕多少枉死的弟兄扛起的抗金大旗毁于内讧!我怕对不起死去的弟兄!但我更怕脊梁骨断了,跪着生,还他娘的不如站着死!”

说到动情处,贺烽猛地提高音量:

“传令!副将赵铭,私自通敌,动摇军心,罪证确凿!念其往日战功,革去一切军职,押入大牢,听勘!其麾下将士,由苏锐接管,严加整训!”

王艮山在一旁看着贺烽的处置,由衷的感慨,贺烽此举既展现了雷霆手段,又留了一丝余地,对底下人未下杀手,很大程度上安抚了那些心中忐忑的将领……

且不说这赵铭是否真的想投敌,但他口中所说的确实是实情,这是人心向背,不论道理怎么讲,人心总是拦不住的……

赵铭被带下去后,贺烽看向众人,目光越发的锐利:

“都看到了?这就是朝廷的手段!拉拢,分化,瓦解!”

“今日是赵铭,明日可能就是在座的某一位!我贺烽把话放在这里,抗金,我等九死无悔!”

“但谁若在这个时候,想着首鼠两端,甚至卖友求荣,赵铭就是他的榜样!甚至更惨!都听懂了吗?”

“末将领命!!”

众将心头一凛,齐声应道

“记住了吗!”

贺烽似乎是觉得不够解恨,再次强调到

“末将领命!!”

听到贺烽这甚至类似于怒吼般的质问,在场的众将校心中皆是一惊,赶忙表示忠诚……

……

经此一事,贺烽心中的戒备心越发敏感,见众将退了,贺烽伸手将王艮山拉至身前

“城中严查!查到的人,必须由我亲自处置,不可轻放,更不可妄杀,记住了?……”

“末将领命!记住了……”

……

贺烽对于城内摇摆不定的人心,恩威并用防微杜渐,只是短时间内,城内渐渐恢复于平静

贺烽虽对内完成了初步的震慑和整合,但代价却是内部众将校变得更加敏感和多疑,

贺烽心里清楚如此的做派会让城内人人自危,这氛围实非他所愿,但却是乱局中维持秩序的必要大恶……

贺烽两眼出神的望向正堂外的天色,心中无比的烦闷,城中尚且如此,自己那从京畿赶回的主力也不知现在是什么现状……